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官方站点

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

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,登录网站手机版。
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学院新闻

通信学院2023级实施“学风提振计划”多维度夯实育人根基

  • 2025-10-22
  • 24
  • 陈振兴

学风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,更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。通信学院本科2023级深入实施“三高两低一提升”学风提振计划,通过系统化、多维度的创新举措,构建了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。方案以提高英语四六级通过率、考研录取率和学科竞赛获奖率为“三高”目标,以降低课程不及格率和学业警示率为“两低”目标,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,为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
思想铸魂,信念领航

理想信念是学风建设的精神支柱,价值引领是学业发展的内在动力。年级坚持将思想引领贯穿学风建设全过程,通过精心组织学风建设专题动员会,邀请校友主讲百千万工程”讲座,打造学院微信公众号“课程考试100分”分享品牌,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、理论实践相促进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,在学生中营造了“勤学、善思、笃行”的浓厚氛围,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。

精准施策,过程赋能

一是精细管理,夯实学业根基。年级师生系统性构建“预防-监测-干预-反馈”四位一体的学业精细化管理体系,将过程管理贯穿育人全过程。通过实施四六级专项辅导,组织“本硕博联动学术沙龙”,形成了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学业帮扶机制。这一管理模式成效显著,电子科学与技术2302班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到60%,创历史新高;同时,学生学业警示率大幅下降至每班不足1人次,部分班级实现了学业警示清零,展现出学风建设的扎实成效。

二是以赛促学,激发创新动能。学院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,构建了“课程教学-项目实践-竞赛锻炼-成果转化”四阶递进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。通过完善竞赛组织机制,配备优质导师资源,建立竞赛项目库,为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提供全方位保障。2025年度,2023级学生在多项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,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、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二等奖等荣誉。

三是自我赋能,提升学科素养。年级积极引导学生从“被动学习”向“主动探索”转变,构建起学生自我组织的学科素养提升体系。各班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,结合专业特色,每学期开展1期学术活动,例如通信工程2301班组织开展“通信原理”知识竞赛,智能科学与技术2302班定期举办“人工智能前沿”学术沙龙,电子信息工程2303班创新开展“电路设计”讲解比赛。截至目前,各班级累计组织特色学术活动30余场,参与学生达700余人次。在年级层面,每月开展“学生干部讲专业”品牌活动,组织学生干部自主选题、自主备课,围绕电子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开展知识讲解。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学术表达能力,更在年级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科素养。

前瞻布局,生涯发力

一是规划先行,锚定发展方向。立足人才培养长远规划,年级创新构建“意识唤醒-目标确立-路径规划三阶递进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。通过系统开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、人才需求预测,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;精心组织考研政策解读会、优秀考研学子经验分享等多维举措,助力学生科学规划发展路径。在这一体系引导下,2023级目前有130余名学生积极报名学校的考研英语和高数微专业学习培训,提前进入备考状态,展现出明确的学业发展规划。

二是教研协同,夯实发展基础。年级坚持将考研工作前置,深度实施“教研联动”育人机制,推动人才培养与升学需求精准对接,辅导员与《通信原理》《数字电子技术》等考研专业课教师开展高频互动,共同推进实现专业课标准高、要求严、作业精;同时组织奖学金获奖学生组建课程互助小组,实现了“个人学-老师教-同学帮”协同推进,确保学生打下坚实专业基础和考研基础。

三是分类指导,提升就业能力。年级坚持提前谋划部署就业工作,针对软件设计师、硬件工程师、测试工程师、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等不同职业方向,开展分类别能力培养。例如,在软件测试工程师就业方向,组织开展“软件测试方法与工具”专项培训,并聚焦用人需求较多的C++、JAVA方向,联合企业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大纲和学习方案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性和就业竞争力。

下一步,年级将持续深化“三高两低一提升”学风提振计划,重点在强化学风建设长效机制、推进考研就业前置、提升核心工作成效等方面下功夫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贡献更多力量。